根据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标准,中国人常见体质占比:
平和质(32.4%)
气虚质(12.7%)
湿热质(9.8%)
阳虚质(8.6%)
自测方法:
气虚质:说话气短,爬3层楼需休息
血瘀质:舌下静脉紫暗,直径超2.5mm
痰湿质:BMI≥24,且腹部脂肪占比>30%
调理要点:
阴虚质:忌汗蒸,可练「六字诀」中的「呬」字功
气郁质:每日按揉太冲穴(足背第1-2跖骨间)5分钟
特禀质:用玉屏风散(黄芪:白术:防风=2:2:1)代茶饮
根据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标准,中国人常见体质占比:
平和质(32.4%)
气虚质(12.7%)
湿热质(9.8%)
阳虚质(8.6%)
自测方法:
气虚质:说话气短,爬3层楼需休息
血瘀质:舌下静脉紫暗,直径超2.5mm
痰湿质:BMI≥24,且腹部脂肪占比>30%
调理要点:
阴虚质:忌汗蒸,可练「六字诀」中的「呬」字功
气郁质:每日按揉太冲穴(足背第1-2跖骨间)5分钟
特禀质:用玉屏风散(黄芪:白术:防风=2:2:1)代茶饮
上一篇:子午流注——生物钟里的养生密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