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现代发展:中西医结合与国际化
20世纪以来,中医在传承中创新发展。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,系统整理古籍3.2万册,验证针灸镇痛机制获2017年诺贝尔奖。青蒿素研发成功使疟疾死亡率下降47%,...
20世纪以来,中医在传承中创新发展。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,系统整理古籍3.2万册,验证针灸镇痛机制获2017年诺贝尔奖。青蒿素研发成功使疟疾死亡率下降47%,...
明清两代在药物研究与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突破。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《本草纲目》,收录药物1892种,绘图1109幅,被达尔文誉为"中国古代百科全书"...
魏晋南北朝至唐宋700年间,中医专科体系趋于成熟。王叔和《脉经》细化24种脉象诊断标准,皇甫谧《针灸甲乙经》确立349个穴位定位。唐代《新修本草》收录844种药物...
秦汉400年间确立中医核心理论框架。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创立六经辨证体系,载方269首,其中113方至今仍在临床使用。华佗创制麻沸散实施开腹手术,其"五禽...
中医起源可追溯至17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,早期人类通过观察动植物疗效积累医疗经验。殷墟甲骨文已记载疾病名称与治疗方法,如疟疾、龋齿等病症的卜辞记录。原始人发现火灸可...
世界卫生组织认定针灸对43种疾病有效。最新研究揭示:针刺得气时,局部ATP浓度激增50倍,激活嘌呤受体镇痛(《Nature Neuroscience》)电针「足三里...
根据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标准,中国人常见体质占比:平和质(32.4%)气虚质(12.7%)湿热质(9.8%)阳虚质(8.6%)自测方法:气虚质:说话气短,...
中医将一天分为12时辰,对应不同脏腑运作高峰:卯时(5-7点):大肠经活跃,晨起喝温水触发「胃结肠反射」,排便效率提升60%午时(11-13点):心经当令,...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1892种药材,其中1/3是日常食物。现代营养学证实:生姜中的姜辣素抑制COX-2炎症因子,止痛效果与布洛芬相当(《Pain Medicine》20...
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存在12条正经与8条奇经,构成能量传输网络。现代研究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发现,人体存在与古籍记载吻合的「高温线」;同位素示踪实验显示,注射在穴位处...